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李春林:如何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李春林李春林大学教授

    信息发布者:qing01
    2020-06-01 10:13:21    来源:互联网   转载

      李春林:如何发展“一村一品”经济?

      李春林大学教授

      摘要:
    “一村一品”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提出、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解决和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我国“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过程中 ,从生产主体的角度 ,要重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组织化水平 ,保障农民的决策自主权;从生产对象的角度 ,要提高主导产品的产业化、品牌化、有机化水平;从生产环境上 ,要完善主导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于我国“一村一品”经济在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具体发展过程中 ,要坚持市场引导与行政干预相结合、市场需求与区域优势相结合、产业专一化与产品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

      全文: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支持“一村一品”的发展 ,采取措施加快培养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粮食买方市场的出现 ,如何发挥各个区域的资源优势 ,在提高当地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满足消费者日趋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村一品”就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自然和人文背景优势 ,面向市场 ,通过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一村一品”是我国新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模式。
    进入新世纪 ,我国农村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粮食安全问题基本解决 ,国民经济也从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新阶段 ,随着国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提出 ,不仅产生了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客观要求 ,而且为“一村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是 ,从总体上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一村一品”经济的内涵 ,新时期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背景是什么 ,如何采取措施推进“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 ,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又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解释 ,本文将就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一村一品”经济的内涵与发展背景
    1、“一村一品”经济的内涵
    “一村一品”经济就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自然、人文优势 ,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当地有市场竞争力的、能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 ,通过集聚规模优势 ,不仅能够延伸产业链、树立品牌 ,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和商品率 ,还能提高当地的资源利用率和资源转化率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 ,发展“一村一品”经济 ,根据一个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 ,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村里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有利于集中生产要素的投入 ,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 ,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从而比较好地实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 ,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图 1 “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链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城乡之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建立 ,从而实现城乡之间有效的价格信息传递和农产品运送。这样不仅为农产品的销售解决了市场需求问题 ,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的回流 ,从而在农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两个方面促进乡村“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
    因此 ,城乡统筹战略发展的提出虽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但却客观上促进了“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 ,为了弥合城乡收入差距客观上要求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另一方面 ,通过城乡之间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
    2、“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背景
    “一村一品”经济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需要一定的发展背景的。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强调“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是与以下 4 个背景条件分不开的。
    (1)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一村一品”经济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当地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 ,因此“,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前提就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准确的价格信号。
    作为反映消费者需求意愿、需求强度和生产成本的价格信号 ,能让农民知道当地有什么样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从而引导农民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作出正确的决策 ,恰当地确定本地区的主导产品 ,从而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而价格信号的作用只有在市场经济下才能充分挖掘。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它是对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因此“,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其服务 ,一方面 ,需要从要素市场上购买各种先进、实用的生产要素; 另一方面 ,需要到产品市场上销售生产的初级产品或者是相应的加工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一村一品”经济不仅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 ,也会促进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因此 ,改革开放后 ,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农村“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条件 ,不仅为村域主导产品的确定提供了精确的价格信号 ,而且为“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2)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解决和粮食买方市场的出现
    人多地少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国情 ,这就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基本目标 ,只有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才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才能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本地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才能利用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或者是乡村旅游业。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是我国“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粮食买方市场的出现说明了消费者的基本粮食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 ,消费开始从数量需求转向质量需求 ,从生存需求转向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 ,从大众需求开始向个性需求转变 ,这在需求层面上又促进了农村“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 ,以有效满足消费者日趋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同基本满足之后才能增加对其他高档消费物品的需求。
    因此 ,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解决和粮食买方市场的出现不仅从供给层面上为“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而且在需求层面
    上推动了农村“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 ,从而为“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动力。
    (3)国民经济从总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新阶段
    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转变 ,我国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新型发展阶段。一方面 ,这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 ,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通过“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 ,为“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制度环境 ,从而有效促进“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型发展阶段 ,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 ,工业体系已经具备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这不仅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农用机械业的发展 ,从而在供给上能够为“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提供农用机械、化肥、农药、种子等各种经济实用的生产要素 ,除此之外 ,还能够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增加产品的多样性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改变农业比较利益低的问题。
    因此 ,国民经济从总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型发展阶段 ,不仅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 ,改善“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制度环境 ,而且有利于农民获得各种先进、实用的生产要素和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4)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提出
    建国后 ,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 ,我国实行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 ,由此形成了“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 ,这不仅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而且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 ,我国提出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城乡统筹首先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客观上需要鼓励各个基层“村”从当地的资源优势出发发展特色农业 ,延伸产业链,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城乡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城乡之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建立, 从而实现城乡之间有效的价格信息传递和农产品运送。这样不仅为农产品的销售解决了市场需求问题, 降低了运输成本; 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的回流,从而在农产品需求和要素供给两个方面促进乡村“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
    因此,城乡统筹战略发展的提出虽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却客观上促进了“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 ,为了弥合城乡收入差距客观上要求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另一方面,通过城乡之间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

      二“、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村一品”经济作为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模式,与传统农业相比,必将在发展思路、发展理念等方面进行众多的改变。为了“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 ,从生产主体角度,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组织化水平,保障农民的决策自主权;从生产对象角度,要提高主导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有机化;从生产环境角度,要完善主导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信息服务、资金投融资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1、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组织化水平 ,保障农民的决策自主权
    农民作为“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主体 ,从主导产品的确定到主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促进“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 ,必须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农民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与“一村一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是职业素质,包括技术素质、经营管理素质、组织素质。组织素质是指农民对整体和长远利益的认识水平和为谋求这种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方式和程度。
    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内含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一村一品”经济是在“村”的地域范围内实行专业化生产,如果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势必造成农户之间的恶性竞争,损害农民的利益。为了维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必须要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一村一品”经济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必须要根据不断变化的价格信号及时调整生产决策,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主导产品的特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实行有机化生产。无论是根据市场信号调整生产决策还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机化生产都必须要提高农民的素质,这是“一村一品”经济的内在要求。
    除此之外,在“一村一品”的初期决策阶段和生产阶段 ,都必须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决策自主权,维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作为生产主体,有决定种植种类、种植数量的权利,防止打着“一村一品”经济的旗号剥夺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但是,保障农民的决策自主权并不是要求地方政府不干预“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而是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干预“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微观决策。
    总之,在“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因为提高农民素质内含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农民是“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主体 ,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组织化水平和保障农民的决策自主权,才能在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过程中维护农民的利益 ,增加农民的收入。
    2、提高主导产品的产业化、品牌化和有机化水平
    “一村一品”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是高度参与市场的现代农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在小农生产的前提条件下,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不仅要采取措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还必须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风险。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一村一品”经济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尤其需要提高主导产品的产业化水平,通过签约、订单等方式将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延伸主导农产品的产业链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延伸主导农产品的产业链可以为龙头企业提供安全、有机的原材料,可以为主导产品提供稳定的市场销路,从而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封闭小农思想。
    “一村一品”经济在实现农产品集聚生产的同时,通过延长主导产品的产业链,不仅有利于塑造主导产品的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还有利于实现主导产品的有机化生产,满足消费者优质化的消费需求。“一村一品”经济在村的地域范围内大规模种植一种主导产品,一方面,通过发挥空间集聚的优势,有利于利用统防统治、原材料基地、统一购销等手段实现主导产品的无公害化、有机化生产;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利用互联交易的方式解决小农生产面临的各种要素约束,促进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主导产品的集约化投入。这样,在产业化水平和有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达到塑造市场知名品牌的最小规模限制和质量约束,实现主导产品的品牌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通过集聚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水平,降低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交易成本,不仅有利于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统防统治和各种互连交易的实行,而且有利于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因此“,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主导产品的产业化、有机化和品牌化生产,同时也为实现主导产品的产业化、有机化、品牌化提供了必须的条件。
    3、完善主导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的本质特征是主体对受体的无选择性,以及主体在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地点等方面的最大限度的可获得性,以充分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即社会化服务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技术推广与经营指导、信贷及农业基础设施(排灌系统)的管理、共同生产环节的服务如统一机耕、统一收获等。“一村一品”经济作为专业化的生产 ,更需要社会化的服务,尤其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分散、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很多的局限,必须要通过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将小生产联为大生产,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或者是解决不好的问题,从而促进“一村一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必然涉及从传统农产品向主导产品的转变过程,而在转变的过程中,农户必将遇到生产技术问题、生产资料的购买问题、资金问题和产品的销售问题。为了加速产品的转变,也为了促进主导产品的发展,必须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其次,要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最后,要提高公共能力,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完善信贷资金的担保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互联交易机制和合约的履约机制。只有完善主导产品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促进“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
    总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必须完善主导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降低主导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完善主导产品的社会化服务,核心是围绕主导产品的产业链条,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组织向农户提供各种具有规模优势的服务。
    三“、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
    “一村一品”经济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日本,传入我国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了。因此,我国“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仅仅有十多年的时间,基本上还处在探索完善阶段。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相差比较大,在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过程中,必然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为终极目标,因地制宜地推进和发展。但是,在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市场引导与行政干预相结合、市场需求与区域优势相结合、产业专一化与产品多样化相结合等三个基本原则。
    1、市场引导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原则
    “一村一品”经济是在村这一地域范围内,根据村域内的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状况决定村域内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集约化投入。“一村一品”并不是要求不同的村必须确定不同的主导产品,而是强调要以村为基本单位整体决策、整体推进。市场引导侧重的是微观决策、价格信息传递方面,行政干预侧重的是宏观调控与服务提供方面,因此,两者在“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能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但总体上要以市场引导为核心,行政干预为补充。
    在“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村域主导产品的确定阶段,必须要尊重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和地区资源优势决定主导产品的微观自由决策权;但在宏观上,政府必须要做好整体规划和协调引导工作,防止村庄之间的重复建设。在“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阶段,无论是龙头企业的发展还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都必须要以市场引导为核心,通过市场的手段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但同样需要利用行政手段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和引导措施。
    因此,在“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市场为核心,充分挖掘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遵循市场供求、竞争的规律,依靠市场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为“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2、市场需求与区域优势相结合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实质是在发挥各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生产的多样化、优质化来满足消费的多样化、优质化。不同个体的消费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偏好,不同区域的村庄、不同类型的生产者因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而具有不同的产品生产成本。“一村一品”经济就是要在特定的区域生产特定的产品,从而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满足消费者的特定产品需求。因此,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必须要坚持市场需求与区域优势相结合的原则。
    “村”作为我国最小的区域规划,无论是在生产要素的禀赋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环境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因而可以在“村”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内的主导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生产的规模优势,促进主导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完善主导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能变“村”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村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以村为基本单位推进“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村域内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结合。
    因此,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就是寻找消费者特定需求的最佳生产基地,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特定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取决于生产地的资源禀赋。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市场需求与区域优势相结合的原则。
    3、产业专一化与产品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业比较收益低一直都是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农业比较收益低是由兼业化生产引起的规模不经济、传统农作物为主的落后种植结构、加工程度比较低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而“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通过确定村域内的主导产品,集中村内的生产要素发展单一的产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集约化投入,还可以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此外,在产业专一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主导产品的深加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业比较收益低的特性。
    “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充分发挥村域范围内的资源优势,必须要集中资源发展主导产业,特别是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为了有效规避市场波动引起的市场风险,必须要在产业专一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总之,在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过程中,要结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确定适合本村域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实现生产要素的集约化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提高主导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一村一品”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解决、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因此,在新的世纪,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是我国目前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过程中,从生产主体上,要重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组织化水平,保障农民的决策自主权;从生产对象的角度上,要提高主导产品的产业化、品牌化、有机化水平;从生产环境上,要完善主导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于我国“一村一品”经济在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引导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市场需求与区域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产业专一化与产品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真正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村一品”经济是我国在新的农业发展环境下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推进“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也必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从长远打算,从整体规划,利用典型带动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利用行政手段盲目推动。为了有效地推进“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制度环境,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必须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缓解农民的资金约束;必须要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改革,真正从农户的需求出发决定农业科研的方向和优先序。“一村一品”经济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现代农业,但在发展的初期,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推进农村上述各项社会事业、政策体制的改革。只有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比较优势,规避各自的缺陷和失灵,才能有效地推进我国“一村一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