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大连村 580582.nync.com 欢迎您!
“我们不会让任何一名同学因为经济困难而不能来到兰州大学,我们也决不允许任何一名同学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离开校园。”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承诺,学校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时段、全员资助服务。
从生源结构上看,兰州大学西部学生多、农村学生多、少数民族学生多、经济困难学生多,学校资助工作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党的以来,兰州大学投入资助金13.64亿元,覆盖本科生94766人次,研究生124655人次。这些资助成全了父辈们寄托在子女身上的“求学梦”,也改变了无数家庭和个人的命运。
助学“雪中送炭”
“收到通知书时,村里老人们专门过来,要看看大学录取通知书长啥样。”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三甲集镇水家村的林红梅骄傲地讲述女儿被大学录取时的场景,她的两个女儿裴孔娟、裴孔君在2016年、2017年先后考入兰州大学,儿子今年高考又取得了超出一本线近40分的好成绩。
林红梅将自己曾因贫困而中断的“求学梦”寄托在儿女身上,与儿女们一起背英语单词、做数学题,“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上学,将来有个好前途”。在经历裴孔娟被重点大学录取的短暂喜悦后,一年6000多元的学费、住宿费,未来平均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以及另外两个孩子上高中的借读费、学费等,让林红梅两口子犯了愁,全家只有两亩地,打零工收入仅能维持现有生活,继续向亲戚借钱实在开不了口。
“特别感谢国家资助政策,真是雪中送炭。”录取通知书里国家和学校的奖助宣传册引起林红梅的注意,她和女儿捧着宣传册,按照介绍到县里咨询,成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裴孔娟入学后,连续3年争取到国家助学金,并且申请了勤工助学。她说,“我是幸运的,国家的资助、学校的关心,让我更有了学习动力,我会尽全力将这份向上向善的爱和力量传递下去”。
如今,裴家的第3个孩子也将进入大学校园,他们准备继续申请生源地助学,裴孔娟身上9.9元的T恤已经穿了3年,她说要攒钱读研究生。“水家村1000多户人,出了3个重点大学学生的仅此一家,他们家带动了全村村民对教育的重视。”裴孔娟的表叔高永盛说。
据介绍,兰州大学每年向学生发放“传统节日包”“假期家访包”“困难应急包”“新生资助包”等四大“资助包”,搭建了全时段资助服务平台,即在入学前,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宣传册,通过、家访等摸清新生家庭经济情况;入学时,开通“绿色通道”,对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并提供临时困难补助和应急基金;入学后,启动“奖、助、贷、勤、免、补、资、偿”资助模块,免除学生在校学习的后顾之忧。
受助学子“反哺”社会
2016年,患有脑瘫疾病的唐现功拒绝高考每科延时30分钟的政策优惠,以优异成绩从河南农村考入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得到学校提供的国家一等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减免以及各类困难补助等资助,还有“量身定制”的选修课程。
3年来,唐现功没有请过一次假、旷过一节课。为了不影响同学学习,他在宿舍自习;放假坚持独自回家,返校拒绝同学接站;拿出一半生活费买学习资料,凭优异成绩获得了奖学金。他的自强乐观深深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同学们称他“微笑天使”。
“看起来是我们帮助了他,但同时他也教育了同学们。”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许倩说,唐现功自立自强从不麻烦别人,他宿舍书架上的《红楼梦》就有好几个版本,每次去宿舍看他,他要么在电脑上编程,要么就在读书,“除了身体之外,他方方面面都很努力,甚至比我们普通人都优秀”。
以己之力、力所能及回报社会,是受助学子们的“反哺”方式。唐现功愿意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以激励困境中的人们艰苦奋斗。“背着母亲上学”的2015级本科生田歌,在照顾母亲的同时还担任学校多项学生职务,抓住一切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大气科学学院2016级基地班学生李锦热衷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主动到偏远地区做公益……
典型学生的优秀事迹书写着兰大人坚守奋斗的精神。经过多年探索,兰州大学逐步构建起“奖学金+榜样”“助学金+感恩”“助学+诚信”“社会捐助+责任”“勤工助学+能力提升”的“五+”资助育人模式,以榜样力量引领学生成长,使受助学生在自信、感恩、诚信、责任等方面在锻炼中成长、收获。
据统计,2018年,兰州大学为4813名本科学生发放各类奖学金1062.9万元,组织“国奖经验交流会”,突出奖优指向,树立学生榜样;开展“成长加油站”系列培训和“助学·筑梦·铸人”活动,开设成长课程、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等9门课程,提升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感恩意识;评定社会类奖助学金30余项,发放奖助学金252.18万元,覆盖学生637人次,最高单次金额达2万元,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实践,培育社会责任感;设置2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为15000余名学生发放助学金4941.22万元,以岗位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师生一心共渡难关
“作为老师,离孩子是最近的,能帮就帮一帮,他们归属于兰大这个家。”“冯爹爹”是兰州大学女子排球队队员们对主教练冯涛的称呼,自1996年接手兰州大学女子排球队以来,他是训练场上的“魔鬼教练”,却也是队员们遇到困难时的“救星”。
队员王晶晶入学第二年,因家庭变故面临辍学。冯涛在了解情况后只说了一句话“你不要考虑钱的问题”。随后,他向学校体育部、学生处等多个部门反映情况,“想尽一切办法”争取资助,并自掏腰包为队员们提供生活及训练上的帮助,直到王晶晶今年毕业,冯涛依然在关心她的就业事宜。
队长高天舒说,队里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较多,冯老师常常以球队的名义给予资助,其实他经常自掏腰包,不仅提供帮助,还保护了每个人的自尊心。
学生自强不息,勤勉向上;老师从自掏腰包开始,为困难学生争取各类资助而奔走;学校完善资助体系,精准资助全覆盖……兰州大学致力于打造精准化、科学化、情感化的育人特色,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使学生精准、及时、有尊严地享受资助。
目前,兰州大学形成了“班级—学院—学生资助中心—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四级工作体系,以个别谈话、家庭走访、在校消费数据分析等方式实现资助信息、资助档案动态化管理,并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困难程度,为困难学生“量身定制”资助标准,以“雪中送炭”导向确保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和资金发放精准。同时,实施“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学习、走进学生心灵”行动,组织全校3010名干部教师联系4628间本科生宿舍,了解学生需求,形成全员资助服务格局,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