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大连村 580582.nync.com 欢迎您!
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古诗词学习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近期,国内最新语文新课标改革方案中,更是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的习得,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从14篇直接增至72篇。与此同时,川普孙女、金融巨鳄女儿、英国的小王子等,这些全球精英家庭的孩子,都在学中文背古诗词。下文中,一位海外高知妈妈就分享了自己两个“美式”孩子学习古诗词的经历。她认为,让孩子学习古诗词,已成为海外精英家庭的共识,直接提升了孩子的全球化素养。
最近,我和机器人先生带两个孩子到离家不太远的滑雪胜地Lake Tahoe滑雪,滑到半山腰,大儿子凯凯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终于理解了你以前教我背过的那句诗: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熟悉我们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的两个孩子都出生在美国,接受的是美国教育,形成了美国式的思维模式。
但是,从我们的大儿子出生后,在我们家就开始践行一条家规——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在家必须说中文。我和机器人先生一致认为,要为孩子创造起中文的语言环境,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好多年之前,我和几个国内友人来到加州海滩游玩。那个夜晚,一轮红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面上升了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脑海里自然而然地浮现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一股不可名状的愁绪和思念涌上心头,我想古概就是在同样的场景中,发出了这句跌宕千年的喟叹!这份感觉好似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其实不止是我们家,这些年,用古诗词来教孩子学中文,感受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海外妈妈们教育孩子的一种共识。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孙女,扎克伯格,金融巨鳄罗杰斯的女儿,英国的小王子乔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女儿,都在学习中文、背古诗词。
可见,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学习中文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品味中国文化、品味诗词的魅力成为一种时尚的精神需求。
有一次,我和儿子讲到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说,你别看诗句只有短短的五个字,但是我们细细去思索去琢磨,你就会发现里面藏着很多秘密。
就这一句,好雨知时节,其实就很美,很温暖,为什么呢?因为就这个知字巧妙的运用。这不是知识的知,知道的知,而是感知的知。
就这个字让一场雨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了一种体贴万物的细腻情感。所以,杜甫才说它是一场好雨……
诗词的妙处,在于把汉字化平淡为神奇,诗词以它的凝练、它的韵味、它的意境都重新赋予了汉字以生命。所以,感受汉语的美和生命力,诗词是最佳的载体。
诗词如画,诗词如景,光是几个字,就能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诗词中的词语与词语组合,就能延绵漫长的人生,汇聚错综复杂的情感与情绪。
孩子能够从古诗词中感受大自然中的四时更替、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如月星辰;更可以藉由中国艺术精神获得一种人格的独立和精神上的自由。慢慢人生长路中,得意时抒发情怀、失意时聊以慰藉,获得巨大精神支撑和灵魂自由。
古典诗歌,尤其是格律诗,因其句型成双成对,字数相等,又因为其平仄互间,尾声押韵等特点,所以读起来声调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有致,犹如玉盘落珠,琅琅上口,铿锵盎然,极富韵律美和节奏感。
孩子都是天然就会被这种节奏和韵律所吸引。他们喜欢节奏感,喜欢声音的高低起伏。当你一字一句、平缓又有力地念出那些诗词,便是在演奏一首天然的乐章。孩子那敏锐的小耳朵,绝对不会放过。他会不自觉地跟上你的节奏,跟着你一起走进诗词。
在我们家,我不会强迫孩子背,我会经常和孩子一起在自然环境,以及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吟诵,一起玩诗词游戏。在玩和吟诵的过程中,孩子就能记住很多的,但是记住不是我的目的,培养兴趣,和我一起领会诗词的乐趣和美感,才是我的目的。
我教孩子读诗,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在生活具体语境中感受诗歌,让诗歌和生活发生真切地联系:譬如早春时节就教孩子“草色遥看近却无”,仲春就读“高柳满春城,东园有鸟声”,再到晚春“一汀烟雨杏花寒”。从夏季的“绿树阴浓夏日长”,到秋季的“疏树蝉嘶白露寒”,直到冬季的“花雪随风不厌看”。
春去秋来、日升月沉、风吹雨打、花开叶落、鸟鸣蝉嘶……古人将它们融入诗,我们就循着诗打量生活的诗意。孩子自然能感受到到独特的美感,并心向往之。
我觉得,与孩子年龄段匹配的才是最好的。看孩子年龄和认知理解程度而定。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来说,还是要从生活中可见可理解的题材入手,就便于理解,贴近孩子的世界的诗词是首选。比如,我那个虫、鱼、鸟、兽等主题入手,来激发孩子学习这些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等孩子接触的诗歌多了,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逐渐提高,再给孩子读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的经典诗歌,如此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诗歌,并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诗歌领悟力和鉴赏能力。
我相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的好处就在于那一点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的意思。对于一些没有生僻典故的诗,未必一定要做解释,只要吟诵就好,让诗歌原原本本地进入孩子的心,等有一天他长大了,某一天遇到的情境会和某一句诗倏然碰撞,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他自然会领悟到其中的意义。少讲多读,就是我给孩子读诗歌的准则。
我觉得,孩子之所以能对学习古诗有长久的兴趣,在于家长从来不把背诵古诗当做一项单方面加给孩子的任务,而是一种共同的爱好,来一起享受其中。
如果家长自己不感兴趣,不投入,我们怎么让孩子享受其中。所以,作为家长,与孩子一起感受诗词的美好意境,才是教孩子读诗歌的最佳方式。在初雪的季节,享受“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一起想象不久之后的春天“乱花渐欲迷人,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美景,在这样的亲子共读中,加深彼此间的情感联系。
当孩子未来投身于国际竞争和国际事务时,他需要代表一种文化,那就是他的根文化。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根,不能拥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那就无法让孩子在全球化竞争中始终保持自身的特性与独立价值。
我上大学的那会,读到近代思想家的书,常常会感叹,近代中国思想和学术的大爆发,都归根于清末民初兴起的出国留学浪潮。这一时期的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他们成为改变中国的一代,在各个领域内开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全球化素养,未来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得建立孩子在对根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再去包容其他多元文化的价值,这样的孩子才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才能适应未来全球化的竞争。